北京富邦慈仁国际科贸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儒家养生

 

发布日期:[2010-6-9 17:36:50]   来源:北京富邦慈仁国际科贸有限公司   点击:1093

儒家养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从来就不局限于研究机体本身的运动和发展规律,而总是与道德品性修养,以及治国安邦之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吕氏春秋•先已》篇中提到:“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这处观点实际上是揉合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道家修身养性的理论在内,因而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儒家的养生理论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寿”(《论语•雍也》)的观点,后来又十分肯定地提出:“大德必其得寿(《礼记•中庸》),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长寿。
《黄帝内经》作者接受了孔孟的上述养生观点,认为那些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长寿者,大多因为他们能够“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即所谓“德全而不危”。其后中国的养生家基本上依循这一思路,强调养生必须与道德修养相协调。汉代华佗的弟子吴普就说过:“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得保延驻百年。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物,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
事实上,良好的道德情操,确实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心理健康则是去病延年的必要前提。汉代哲学家兼养生家董仲舒在分析孔子关于“仁者寿”的原因时曾精辟地地指出:“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则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
必须明确的是,在古代儒家的学说中,“养性”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养生,倒不如说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亚圣”的孟子早就提出过“修其身而天下平”的口号,而修身的方法则在于“存心养性”。
在修身养性问题上,《中庸》作者曾寓意味深长地提出了一个“诚”的方法:“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所谓“诚”,在这里实际上是指人的自我修养,即指“养生”,又指“养性”,其基本含义是精神专一。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北京富邦慈仁国际科贸有限公司   地址: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18号国贸世纪公寓东楼3层  京ICP备10047383号 
联系人:韩总    邮箱:471196120@qq.com     手 机:13179711666        QQ:471196120    管理入口  
防伪标签  奶茶加盟网  石墨换热器  排水板厂家  排水板  膨润土防水毯  山东化妆学校  泰山疗养院  泰安股票配资  山东外墙保温  欧式构件
山东空调制冷工程  泰安壁挂炉  泰安卷帘门  蓝景净水器  泰安牙科  泰安口腔  山东塑料 速冻水饺丸子培训 酿酒设备 智能水电表 蛋糕店加盟
电控高压油泵油嘴试验台
宁阳广告公司 腻子粉添加剂 泰安西红柿代收 泰安LED显示屏 酿酒设备 泰安市黄瓜批发市场 大豆磷脂粉 华正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