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使用前请详细阅读使用手册
目 录
前言----------------------------------------------------------------------------------------------------2
仪器功能介绍----------------------------------------------------------------------------------------3
第一章、心脑功能检测系统----------------------------------------------------------------------5
第二章、妇科智能检测系统----------------------------------------------------------------------8
第三章、男性性功能智能检测系统------------------------------------------------------------10
第四章、脑神经智能检测系统-------------------------------------------------------------------11
第五章、血糖智能检测系统---------------------------------------------------------------------13
第六章、胰腺功能智能检测系统---------------------------------------------------------------14
第七章、风湿骨病检测系统----------------------------------------------------------------------15
第八章、骨密度检测系统-------------------------------------------------------------------------17
第九章、胃肠智能检测系统---------------------------------------------------------------------19
第十章、微量元素智能检测系统----------------------------------------------------------------20
第十一章、前列腺智能检测系统---------------------------------------------------------------24
第十二章、骨病智能检测系统------------------------------------------------------------------25
第十三章、骨质骨密度智能检测系统----------------------------------------------------------25
第十四章、肾脏智能检测系统-------------------------------------------------------------------26
第十五章、肺病智能检测系统-------------------------------------------------------------------27
第十六章、肝胆智能检测系统------------------------------------------------------------------28
第十七章、钙铁锌硒检测系统------------------------------------------------------------------28第十八章、基本体质状态检测------------------------------------------------------------------31
第十九章、肝胆智能检测系统------------------------------------------------------------------32
第二十章、人体毒素状态检测------------------------------------------------------------------33
第二十一章、肾功能智能检测系统------------------------------------------------------------34
第二十二章、生长指数智能检测系统----------------------------------------------------------34
第二十三章、多动症智能检测系统------------------------------------------------------------36
第二十四章、人体免疫力智能检测系统------------------------------------------------------36
前 言
什么是全息生物电检测仪:全息生物电检测仪是利用磁共振断层成像技术,通过对机体全息胚的波形速率值与正常值的波形对比,从图像中得到与病理有关的信息,经过计算机的比较和判断以了解成像部分人体组织的健康情况的仪器。
什么是全息生物学: 全息原理是“一个系统原则上可以由它的边界上的一些自由度完全描述”, 全息生物学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是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张颖清教授创立,其基本内涵是:生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相对独立部分是整体的缩影,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在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病理等生物学特性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张颖清教授把相对独立部分称为全息胚。全息胚学说是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它使人类对生物界的认识有了新的改观。这一理论告诉人们,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全息胚组成的;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在生物体上是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全息胚都有着向新个体自主发育的能力,都是整体发育的缩影,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全息胚学说使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显示出了全新的意义。如仙人球上任何一部分都能长出小仙人球,榕树的气根都可长成树,蚯蚓截断任何一截还可以长成一条新蚯蚓,在人身上某个穴位扎针可以治疗身体的相应部位无不是全息胚的显示。
什么是生物电:人体是由许多许多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我们机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因为只有机体各个细胞均执行它们的功能,才使得人体的生命现象延续不断。同样地,我们若从电学角度考虑,细胞是一个生物电的基本单位,一个活细胞,不论是兴奋状态,还是安静状态,它们都不断地发生电荷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细胞处于未受刺激时所具有的电势称为“静息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电势称为“动作电位”。而波形速率形成则是由于细胞膜外侧带正电,而细胞膜内侧带负电的原因。细胞膜内外带电荷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由于生命活动,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它们也就会对刺激作出反应,这在神经细胞 、肌肉细胞更为明显。细胞的这种反应,称为“兴奋性”。一旦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便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这样便形成了“动作电位”。根据细胞中的电位变化,我们便可用极精密的仪器将它测量出来。由于在病理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电变化与正常时不同,因此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由细胞构成的器官是否存在着某种疾病。
一、功能介绍:
1.程序设计实现微机一体自动化,采样病理分析图形显示,储存打印一次完成。
2.独创的透皮载体,生物电信息波提取法,可在人体皮肤表面无创伤、无毒副作用,采集全身九大系统,数十个脏器的病理信息,填补了国内外医学无创伤检测的空白。
3.全自动化处理、专家会诊、定性、定位分析,打印中西医分析结果及处方,5-8 分钟一次性完成。
4.自动提取信号]中西医对比分析打印、中西医处方探诊、人数记录、定性定位分析,检测结果查处方、数据庞大先进、人机对话、优质进口芯片、无痛采样分析。
肝、胃 十二指肠、肾
上肢、肺心 腰、下腹
头、颈 腿、足
旋 纽
(图一)
1) 头、颈(脑神经检测.心脑检测.小儿多动症)2) 上肢、肺心(肺病检测.心血管功能检测)
3)肝、胃(肝胆检测.肝功能检测.胃肠检测.人体毒素检测.胰腺检测)4)(十二指肠、肾(钙铁锌硒检测.维生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男性性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前列腺检测)5) 腰、下腹(妇科检测.基本体质状态检测.血糖检测)6)腿、足(儿童生长指数检测.骨病检测.骨密度检测.风湿检测.)
二、全息穴位所包涵器官:
第二掌骨(见图)内侧全息穴位群不仅包涵穴名所指
的部位或器官,而且包涵着与这些部位或器官外于同一横
截面及其其邻近的其他器官。
1、 头穴:头、眼、耳、鼻、人中、口、牙。
2、 颈穴: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
3、 上肢穴: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道中段。
4、 肺心穴: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
5、 肝穴:肝、胆。
6、 胃穴:胃、脾、胰。
7、 十二指肠穴:十二指肠、结肠。
8、 肾穴:肾、大肠、小肠。
9、 腰穴:腰椎、脐腹。
10、下腹穴: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
11、 腿穴:腿、膝。
12、 足穴:足、踝。
第一章、心脑功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血液黏度 |
48.264 – 65.371 |
54.461 |
564μА/Ω |
胆固醇结晶 |
56.749 – 67.522 |
686.038 |
812μА/Ω |
血脂 |
0.481 – 1.043 |
0.76 |
831μА/Ω |
血管阻力 |
0.327 – 0.937 |
0.693 |
62μА/Ω |
血管弹性 |
1.672 – 1.978 |
1.263 |
151μА/Ω |
心肌血液需量 |
0.192 – 0.412 |
0.367 |
31μА/Ω |
心机血液灌注量 |
4.832 – 5.147 |
4.159 |
600μА/Ω |
心肌耗氧量 |
3.321 – 4.244 |
2.867 |
352μА/Ω |
每搏心搏出量 |
1.338 – 1.672 |
0.369 |
55μА/Ω |
左心室喷血阻抗 |
0.669 – 1.544 |
0.837 |
156μА/Ω |
左心室有效泵力 |
1.554 – 1.988 |
1.446 |
467μА/Ω |
冠状动脉弹性 |
1.553 – 2.187 |
1.354 |
329μА/Ω |
冠状动脉灌注压 |
11.719 – 18.418 |
13.096 |
2280μА/Ω |
脑血管弹性 |
0.708 – 1.942 |
1.141 |
315μА/Ω |
脑组织供血状况 |
6.138 – 21.396 |
2.467 |
290μА/Ω |
脑细胞记忆指数 |
5.733 – 7.109 |
5.289 |
62μА/Ω |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血液黏度: 48.264-65.371(-) 65.371-69.645(+) 69.645-73.673(++) >73.673(+++)
胆固醇结晶 56.749-67.522(-) 67.522-69.447(+) 69.447-74.927(++) >74.927 (+++)
血 脂: 0.481-1.043(-) 1.043-1.669(+) 1.669-1.892(++) > 1.892(+++)
血管阻力: 0.27-0.937(-) 0.937-1.543(+) 1.543-1.857(++) > 1.857(+++)
血管弹性: 1.672-1.978(-) 1.672-1.511(+) 1.511-1.047(++) < 1.047(+++)
心肌血液需量: 0.192-0.412(-) 0.412-0.571(+) 0.571-0.716(++) > 0.716(+++)
心肌血液灌注量:4.832-5.147(-) 4.177-4.832(+) 4.029-4.177(++) < 4.029(+++)
心肌耗氧量: 3.321-4.244(-) 4.244-5.847(+) 5.847-6.472(++) > 6.472(+++)
每搏心搏出量: 1.338-1.672(-) 0.647-1.338(+) 0.139-0.647(++) < 0.139(+++)
左心室喷血阻抗:0.669-1.544(-) 1.544-2.037(+) 2.037-2.417(++) > 2.417(+++)
左心室有效泵力:1.554-1.988(-) 1.076-1.554(+) 0.597-1.076(++) < 0.597(+++)
冠状动脉弹性: 1.553-2.187(-) 1.182-2.187(+) 0.983-1.182(++) < 0.983(+++)
冠状动脉灌注压:< 8.481(+++) 8.481-11.719(++) 18.418-21.274(++) >21.274(+++)
脑血管弹性: 0.708-1.942(-) 0.431-0.708(+) 0.109-0.431(++) < 0.109(+++)
脑组织供血状况:6.138-21.396(-) 3.219-6.138(+) 1.214-3.219(++) < 1.214(+++)
脑细胞记忆指数:5.733-7.109(-) 4.201-5.733(+) 3.149.-4.201(++) < 3.149(+++)
血液粘稠度(N):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指标,是指血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力。
高粘状态:血稠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影响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绪、生活模式、吸烟、饮酒等。血液的粘度高,血液流动就受到影响,所以高血压的病人,高粘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如可能出现中风等现象;冠心病的病人高粘状态,就容易出现心肌梗塞等现象。
早期主要表现:①晨起头晕,晚上清醒;②午餐后犯困;③蹲着干活气短;④阵发性视力模糊;⑤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针管中;血流变测定时,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处于层流状态,也就是分层流动,越靠近血管壁,流速越慢,中间最快。所以切变率越大,斜度越大,切应力越大,流速越快,N 越低。切变率越小,斜度越小,切应力越小,流速越慢,N越高。
胆固醇结晶:是正方形,缺一个小角的结晶体,在血液中很少成为一个平面,而是成堆形成,也可单独存在。
增高:当成堆多量时,可视为胆固醇增高,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瘀阻型胸痹,痰浊雍塞型胸痹。一般表现为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出现主动脉弹性降低的相关表现:如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等。
降低:见于免疫力降低,营养失衡,此时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及气阴两虚型胸痹,阳气虚弱型胸痹.
血 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浆脂类含 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 需经进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 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
高血脂:高脂血症就是一般人常说的“高血脂”,医学上的定义是指由于脂肪代谢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 高血症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类:(1)原发性,属遗传性代谢紊乱,相对后者少见。(2)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饮酒、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单纯的高脂血症常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和体征,但若血脂增高时间较长,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则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等,可出现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极少数患者可出现黄色瘤、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等。
降低:临床上很少见单纯性的低血脂。而引起低血脂的原因以营养不良多见,但也有其他代谢疾病可导致,低血脂一般伴有低血压及低血糖,
(1)伴有低血压的低血脂症,头晕是其主要表象,并且以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主要表现是在改变体位,如突然站起或蹲下时,出现头晕。 (2)伴有低血糖的低血脂症表现为四肢无力等症状。
血管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呈正比,与血管的口径成反比。
血管阻力增高:见于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升高。
轻度高血压及心脾两虚型不寐,痰热内扰型不寐主要表现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血管阻力减低:见于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降低,轻度低血压,阴虚火旺型不寐。主要表现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血管弹性:是指心脏收缩排血时动脉血管弹性扩张的程度。
影响因素:(1)SV的大小。SV越大,FEK越大。
(2)排空速度。排空越快,FEK越小。
(3)血管弹性不好。当SV不低,排空速度不快,FEK小同时具备,才可能判断血管有硬化的可能,而不宜只凭单一参数进行判断。血管弹性增大。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轻度降低,脉压轻度增大,血压稍高。及阴虚火旺型不寐等证。血管弹性减低。见于轻度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心血瘀阻型胸痹,阳气虚衰型胸痹等证。
心肌血液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的血液灌注需求量。
心肌血液灌注量:是指经心脏冠状动脉灌流的每分钟实际血液量。如果心脏每分钟的血液灌注量不足就会造成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心肌耗氧量:心脏每分钟耗氧的毫升数。
影响因素:3个方面。
(1)心率。心率快,HOV大。
(2)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强,HOV大。
(3)心肌收缩时间。收缩时间越长,HOV越大。 所以,耗氧低,做功高,为最佳状态。
每搏心搏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心舒末期容积(即心室充盈量)约130~145毫升,心缩末期容积(即心室射血期末留存于心室的余血量)约60~80毫升,故搏出量约65~70毫升。搏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为射血分数,安静时约50~60%,心肌收缩力越强,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等。
左室喷血阻抗:是反映左心流出通道阻力状况的指标。
影响因素:(1)流出通道有无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等都可引起VER增大。
(2)流出通道无病变,但主动脉血液排空速度缓慢,VER增大。
(3)整个血管阻力大。
左心室有效泵力:反映左心有效搏血的收缩力量。
中国人正常情况:1.8/泵压左右。泵力低,收缩得不好,心肌纤维可能有问题。泵力高,收缩力强,射血量多。
影响因素:4个方面
(1)心室的充盈程度。在弹性范围内,充盈程度越大,收缩力越强,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超过限度,心肌拉大,反而收缩力降低。所以恰当的充盈程度是影响收缩力的一个因素。
(2)有效循环血量(回心血量 BV)。回心血量少,充盈不足,收缩力小;回心血量多,充盈较好,收缩力大。
(3)心肌本身的功能状况。心肌有无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细胞受到损害,心肌弹性变差,收缩力就变小。
(4)心肌本身的供血、供氧是否正常。供血、供氧不足,心肌收缩力也就变小。
冠状动脉弹性: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恰似一顶王冠的动脉就是冠状动脉。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命活动,保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维持正常血运,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疾病称为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有5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隐性冠心病)。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5、猝死型。
冠状动脉灌注压:心脏冠状动脉供血时的压力,受舒张压和左房压影响。心肌完全缺血,可能发生心肌梗塞。
脑血管弹性: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硬化了的脑血管弹性减弱,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脑血栓,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过量饮酒后,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又容易发生脑出血。 大量饮酒后,血中酒精浓度半小时可以达到高峰。酒精不但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还能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合成,进而导致动脉硬化,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脑组织供血状况:脑组织供血主要是靠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供应,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脑细胞记忆指数:表示脑细胞的损伤程度,用于判定老年人因脑血栓或出血给大脑造成损伤程度,表示脑细胞的质量好坏,用于判定成年人睡眠质量充足与否,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症的情况,青少年记忆力的强弱。
第二章、 妇科智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雌性激素 |
3.296 – 8.840 |
1.852 |
43μА/Ω |
促性腺激素 |
4.886 – 8.931 |
5.064 |
59μА/Ω |
泌乳素 |
3.142 – 7.849 |
0.697 |
315μА/Ω |
黄体酮 |
6.818 – 16.743 |
7.781 |
396μА/Ω |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雌性激素: 3.296-8.840(-) 1.163-3.296(+)
0.213-1.163(++) <0.213(+++)
促性腺激素: 4.886-8.931(-) 3.631-4.886(+)
1.843-3.631(++) <1.843(+++)
泌 乳 素: 3.142-7.849(-) 1.167-3.142(+)
0.274-1.167(++) <0.274(+++)
黄 体 酮: 6.818-16.743(-) 4.109-6.818(+)
0.947-4.109(++) <0.947(+++)
雌性激素:又称“女性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雌性激素分为两大类即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雌性激素具有以下功能: (1)刺激女性外生殖器、阴道、子宫等附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并可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分化和角质化;增加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及糖原分解,保持阴道酸性环境,以提高其抗菌能力。 (2)增强输卵管与子宫平滑肌收缩。 (3)与孕激素配合,保持正常月经周期。 (4)刺激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如:使脂肪和毛发分布具女性特征,乳腺发达、产生乳晕、骨盆宽大等。(5)具有保水保钠作用,使细胞外液增多;并可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加强钙盐沉着等。
孕激素是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分泌,以孕酮(黄体酮)为主。在肝脏中灭活成孕二醇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尿排出体外。孕激素往往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产生效用,主要生理功能为: (1)抑制排卵,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以利受精卵植入,并降低子宫肌肉兴奋度,保证妊娠的安全进行。 (2)促进乳腺腺泡的生长,为泌乳作准备。 (3)提高体温并使血管和消化道平滑肌松弛。 (4)由于孕激素是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因此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各类激素的作用。
促性腺激素:是调节脊椎动物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
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如卵巢的发育成熟,如果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则可导致性器官发育不良,性发育迟缓。促性腺激素分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两种。在青春期之前,激素的浓度都很低,青春期开始时它们就升高,促进性的发育成熟。所以它们对性发育有重要作用。 在女子,卵泡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卵巢产生卵子,黄体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排卵,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妇女的月经周期也是由它们来调节的。在青春期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较少,昼夜没有差别。青春期开始后,睡眠时的分泌量明显增多。到青春中期时,不仅睡眠时大量分泌,苏醒时也大量分泌。青春后期时,促性腺激素的浓度更为增加,几乎接近成人水平。
泌乳素: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由集中于垂体后方两侧的专一细胞所分泌,与生长激素源于同一细胞。泌乳素升高,医学上称作高泌乳素血症,这是一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不孕,溢乳,更年期症状等。泌乳素过高还会使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失去应有的反应能力,雌激素、孕激素合成因而明显减少,使在受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雌激素呈现低水平状态,直接影响孕育功能。当性激素的大量减少至一定程度,还会使患者出现酷似女性更年期的诸多症状。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作用 :①在月经周期后期使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子宫充血,内膜增厚,为受精卵植入作好准备。
②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发育,为产乳作准备。
③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使精子不易穿透;大剂量时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产生抑制排卵作用。
第三章、男性性功能智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睾丸酮 |
3.342 – 9.461 |
3.6510 |
141μА/Ω |
促性腺激素 |
4.111 – 18.741 |
4.262 |
129μА/Ω |
勃起传导素 |
3.241 – 9.814 |
2.463 |
262μА/Ω |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睾 丸 酮: 3.342-9.461(-) 2.790-3.342(+)
1.394-2.790(++) <1.394(+++)
促性腺激素: 4.111-18.741(-) 2.790-4.111(+)
1.737-2.790(++) <1.737(+++)
勃起传导素: 3.241-9.814(-) 2.617-3.241(+)
1.821-2.617(++) <1.821(+++)
睾丸酮: 由睾丸分泌是雄性激素的主要成分, 在人体内的生物效应极为重要,,其主要作用是。在青春期,睾丸酮是使小男孩成长为少年的主要因素。所有的生理变化都取决于它:股骨等长骨的软骨部分延长因而身高增长加速,同时两肩加宽,肌肉发达,嗓音变粗,特别是长出体毛。它同时导致阴茎增大,勃起次数增加并出现梦遗。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同样取决于睾酮,因为它直接作用于大脑。这些心理发展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少年生殖器官活动的一系列变化。 成年期,睾酮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刺激物,如果没有它,所有男性化的东西交不复存在。诚然,没有了睾酮,男子的身高会长期不变,总的形貌也会维持,但肌肉会丧失活力,胡须变得稀疏,不再那么英武强壮。
促性腺激素: 是调节脊椎动物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
主要作用是,1促进生殖器官如睾丸、卵巢的发育成熟,如果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则可导致性器官发育不良,性发育迟缓。在青春期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较少,昼夜没有差别。青春期开始后,睡眠时的分泌量明显增多。到青春中期时,不仅睡眠时大量分泌,苏醒时也大量分泌。青春后期时,促性腺激素的浓度更为增加,几乎接近成人水平。 促性腺激素分间质细胞刺激素和精子生成素,但它们是同一种激素。在青春期之前,这两种激素的浓度都很低,青春期开始时它们就升高,促进性的发育成熟。所以它们对性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男子,卵泡刺激素指挥睾丸产生精子,黄体生成素促进睾丸的间质细胞制造雄激素,主要是睾丸酮。
勃起传导素:作用至阴茎空腔海绵体, 引起动脉扩张, 血压上升, 约两百毫升的血液进入阴茎空腔海绵体内, 进而压迫到静脉, 使血液回流困难因而造成了持续的勃起。阴茎在勃起时由三个充满血液的空腔海绵体组成。阴茎像一个令人吃惊的天然液压机械装置,勃起与消退的生理反应,表现为一个器官在一定容量下呈现出的流入与流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根据阴茎的大小,勃起时的血容量会比平时增加大约80-200毫升。当男性性兴奋时,大脑或脊椎神经中枢传达勃起的讯息, 将『勃起传导素』作用至阴茎空腔海绵体, 引起动脉扩张, 血压上升, 约两百毫升的血液进入阴茎空腔海绵体内, 进而压迫到静脉, 使血液回流困难因而造成了持续的勃起。阴茎在勃起时由三个充满血液的空腔海绵体组成,这三个海绵体空腔行使了阴茎勃起组织的功能,而龟头和尿道海绵体为勃起提供了体积,一对阴茎海绵体为勃起提供了硬度。血液充斥阴茎勃起组织中的空腔海绵体,就像海绵吸水后涨大的原理一样。阴茎空腔海绵体内所能容乃的血液容量决定了勃起时的尺寸。所以,通过增加空腔海绵体的血液容量,就可以实现阴茎尺寸的增大。
第四章、脑神经智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脑组织供血状况 |
143.37 – 210.81 |
119.31 |
265μА/Ω |
脑动脉硬化 |
0.103 – 0.642 |
0.575 |
116μА/Ω |
脑神经功能状况 |
0.253 – 0.659 |
0.086 |
643μА/Ω |
情绪指数 |
0.109 – 0.351 |
0.442 |
575μА/Ω |
记忆指数(ZS) |
0.442 – 0.817 |
0.191 |
19μА/Ω |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脑组织供血状况:反映脑区域供血情况:
轻度供血不足110.24--143.37 中度供血不足 100.41--110.24 重度供血不足<100.41
脑动脉硬化:反映颅内动脉血液流动的阻力和脑动脉硬化程度
轻度硬化 0.642---0.757 中度硬化 0.757---0.941 重度硬化 >0.941
脑神经功能状况:反映计算力、理解力、辨识力、定位力、定向力甚至痴呆等
轻度障碍 0.115-0.253 中度障碍 0.053-0.115 重度障碍 <0.053
情绪指数:表示脑细胞受损伤的程度
轻度损伤 0.351---0.483 中度损伤 0.483--- 0.769 重度损伤 >0.699
记忆指数(ZS):反映人的记忆力
轻度减退 0.262---0.442 中度减退 0.169---0.262 重度减退 <0.169
医生意见:
脑组织微循环:大脑微循环通常泛指直径<150(m 的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然而,微循环的定义尚未被大家普遍接受,并且对于小动脉(根据解剖学标准,管腔直径>150(m)是否归属微循环尚不清楚。因此,人们提出依照动脉血管的生理学,即单支血管对管腔内压力升高的反应性,而不是其直径或结构进行定义。根据这种定义,所有那些管腔直径对压力升高出现肌源性收缩反应的动脉都将包括在微循环内,还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微循环的首要功能是使组织中营养成分与氧气的供应随着需求的改变而变化;第二个重要作用是避免毛细血管静水压剧烈波动造成毛细血管交换障碍;最后一点是,静水压大幅度降低发生在微循环水平。因而微循环在决定总的外周阻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微循环还是心血管病最早的发病部位,尤其是炎症过程。
脑血管阻力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导致血液流动时阻力变大,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脑血栓形成,多由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甚至导致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的玻璃样变都称为脑动脉硬化。
其表现为:
1.头脑不舒服: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 2.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些人表现为贪睡。 3.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对童年或往事却记得很清楚。 4.综合判断能力下降: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自感不能胜任工作。 5.情感异常: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激动、发脾气、忧伤、情绪波动大,性格反常表现为热情变淡漠、慷慨变吝啬、整洁变散漫。还有些病人可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感障碍。 6.短暂的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 7.步态变化:步态慌张,小碎步,走路及转身缓慢、僵硬或不稳。
脑神经功能:大脑中复杂的神经回路是由神经细胞相互结合形成的,那么神经细胞是如何做到准确无误“对接”的呢?是一种蛋白质充当着神经细胞互相识别的标志。 脑神经系统,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把体外的信息资料传入脑中,称为感觉神经系统。第二部分,处理、储存和驱动身体做出回应,即头脑中脑的绝大部分,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第三部分,驱动肌肉、内脏和腺体,即把脑中做出的决定付诸实行的部分,称为运
动神经系统。这部分也包括主神经系统,它的作用是使整个人进入或者解除备战和作战状态。自主神经系统在第一部分也有存在。三个部分神经细胞的沟通依靠两个因素:一是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网络。脑神经系统共有约 1000 亿个脑神经细胞,这个数字每个人都几乎相同。使得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聪明的是脑细胞之间的连接网络的多寡。每个脑神经细胞与 1000—200000 个其他脑神经细胞相联,平均为 15000 个。二是神经传递素。讯息的传递,在一个脑神经细胞中是凭电胍行,而两个脑神经细胞之间则是凭一些身体制造的生化物,称为神经传递素。一个脑神经细胞在与其他脑神经细胞连接的空隙处(称为突触)释出某一种神
经传递素,那 15000 个有联系的脑神经细胞接收后,产生相关的电胍行,重复这个程序,各自又把讯息传给 15000 个脑细胞,如此不断地继续下去,这些神经传递素,现在已经发现了超过 80 种,虽然主要的只有八九种。这些神经传递素驱动身体各个部分、维持或者改变它们的状况,同时亦是我们情绪的决定因素。
情绪指数: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们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消极的情绪如心烦意乱、哀伤、焦虑、怨恨、冷漠等,则有害于身心健康。生理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不良情绪可诱发疾病的产生,加重病情,还会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生理机能衰退,抵御体内外致病因子能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由于老年人患病的多,健康情况不佳,甚至受到死神的威胁,因而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悲观厌世,以致破坏身心协调能力,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进而使病情恶化或加重。老年人患病之后,不仅自己要承受很多压力,还要给家属、社会以及医务人员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果能变老年病人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和自信心,从而达到改善老年病人的生存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情绪状态是一种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不是直接表露的,具有隐蔽性,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现代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可见,从心理学角度采取措施,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为此提出以下对策:焦虑以及沮丧的情绪与大脑中的忧虑中心过度活跃有着直接关系,情绪低落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做反应性,一种叫做内在性。反应性情绪低落常发生于某种生活事件之后,如亲友的死亡、家中的火灾、工作上的过失、配偶的不忠及离婚的打击等等。这种低沉情绪持续的时间通常不太长,在他人帮助下会很快恢复。内在性消沉是在长期生活中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如婚姻不美满、生活有困难、患有慢性病、领导不待见、职称长期较低、孩子有残等……
记忆指数是反映人的记忆力的强弱,脑动脉硬化,脑萎缩等会导致脑供血不足, 大脑中海马细胞的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组织学原因导致记忆力减退,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透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或阅读,用耳朵来记忆的听觉性记忆:一种是透过眼睛来看,用眼睛记忆的视觉性记忆。记忆的方法因人而异,擅长用耳朵来记忆的称为听觉型,擅长用眼睛来记忆的称为视觉型。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生活中有些记忆不需要人们长期保存在头脑中,有些东西要求我们记忆一个特定的时间,在此之后忘却也无妨。而有些东西则需要长时间地保持在我们的脑袋里,边学边忘,丢三落四,会给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闹出笑话,遗忘是怎样产生的?有两个原因:一叫消退,就是你记了某些知识,但不经常去回忆,那么它在脑子里的印象就会逐渐减弱,以致最终消退掉,就象纸上一团墨,不经常涂,时间一长就会泛淡、变白一样;二叫干扰,就是脑子里记的东西太多了,常相互重叠、相互混淆,要想回忆清楚某一个问题,一下子很难找到,往往经过反反复复的苦想才能想起来,或者想到一点儿。
第五章、血糖智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胰岛素分泌系统 |
2.967 – 3.528 |
2.7380 |
91μА/Ω |
血糖系数 |
2.163 – 7.321 |
7.335 |
209μА/Ω |
尿糖系数 |
2.204 – 2.819 |
2.802 |
301μА/Ω |
血糖智能检测系统检测值说明
胰岛素分泌系数: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
健康范围:2.967~3.528
1、>3.528,增高
容易使热量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出现肥胖。
2、<2.967,减低
见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血糖系数:BG 健康范围:2.163~~~7.321
1.>7.321,血糖增高。
①生理性增高见于饭后1~2小时,情绪紧张时,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制剂后。
②胰岛素不足:见于Ⅰ型或Ⅱ型糖尿病。
③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见于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证。
④中枢性疾病。
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证。
⑥甲状腺功能亢进。
⑦呕吐、腹泻、高热等血糖多为轻度增高,及阴阳两虚的消渴等证。
2、<2.163,血糖降低。
①生理性:运动、饥饿。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见于功能性胰岛素过多症,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过量。
③甲状腺素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
④血糖来源减少:长期营养不良,急性肝损害。
⑤血糖损失过多,遗传性酶缺乏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及肾阳亏虚型消渴等证。
尿糖系数: GLL 健康范围:2.204~2.819
1.>2.819,阳性。
①生理性糖尿:一次进食大量糖类食物, 妇女妊娠后期及哺乳期。
②肾性糖尿:肾糖阈低于正常人或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
③病理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④肺热津伤型消渴。
⑤胃热炽盛型消渴。
⑥肾阴亏虚型消渴等症。
2、<2.204,阴性。
身体健康,轻微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症状,亚健康状态。
医生意见: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 万个。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①B细胞②A细胞③D细胞,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血糖: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 ̄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 ̄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可见于饥饿时间过长,持续的剧烈体力活动,严重肝肾疾病,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低血糖时,脑组织首先对低血糖出现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出冷汗以及饥饿感等。如果血糖持续下降到低于45毫克%,就可发生低血糖昏迷。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胰腺因大量分泌胰岛素而疲劳,长期下去将导致衰退,不能随时提供所需的胰岛素,血糖的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形成高血糖。放任高血糖的发展会导致糖尿病。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在正常人,只有当血糖超过 160~180mg/dl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所以说,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
第六章、胰腺功能智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胰岛素 |
2.946-3.515 |
3.3430 |
111μA/Ω |
<, ;, ;, ;, ;, ;, TR>
胰多肽 |
2.263-7.241 |
6.539 |
186μA/Ω |
胰高血糖素 |
2.214-2.819 |
2.470 |
275μA/Ω |
胰岛素: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的蛋白质,在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其主要作用:1、对糖代谢,促进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2、对脂肪代谢,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分解。3、 对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 抑制蛋白质分解一旦缺乏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会形成糖尿病。4。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及三磷酸腺苷的合成。
胰多肽:是胰腺岛PP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具有激素性质的多肽。
增高:⑴糖尿患者;⑵急性胰腺;⑶有分泌功能的胰腺肿瘤;(4)肝硬化、慢性肾病患者;(5)其他:如胰多肽细胞增生、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力衰竭、非心源性休克、十二指肠溃疡。
减低:⑴肥胖症;⑵慢性胰腺炎胰多肽多明显低于正常人;⑶可作为迷走神经受损的指标,此时胰多肽明显减少;⑷当用生长激素治疗时。
胰高血糖素:亦称胰增血糖素或抗胰岛素或胰岛素B。它是伴随胰岛素由脊椎动物胰脏的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作用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胰高血糖素还可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能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是胰岛 α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升高血糖。
第七章、风湿骨病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颈椎钙化度 |
421 - 490 |
529 |
1091μА/Ω |
腰椎钙化度 |
4.326 – 7.531 |
7.232 |
423μА/Ω |
骨质增生系数 |
2.954 – 5.543 |
4.951 |
561μА/Ω |
骨质疏松系数 |
2.019 – 4.721 |
5.67 |
1031μА/Ω |
风湿系数 |
4.023 – 11.627 |
11.2 68 |
234μА/Ω |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颈椎钙化度: 421 - 490(-) 490 - 510(+) 510 - 540(++) >540(+++)
腰椎钙化度:4.326-7.531(-) 7.531-8.214(+) 8.214-9.137(++) >9.137(+++)
骨质增生系数: 2.954-5.543(-) 5.543-6.172(+)
6.172-7.419(++) >7.419(+++)
骨质疏松系数: 2.019-4.721(-) 4.721-5.174(+)
5.174-6.247(++) >6.247(+++)
风 湿 系 数: 4.023-11.627(-) 11.627-16.131(+)
16.131-19.471(++) >19.471(+++)
颈椎钙化度:表示人体颈腰部骨质增生沉积率的多少,没钙化表示无增生症状,基本钙化表示增生率达30%以上,钙化表示增生率达70%以上。
颈椎骨质增生: 病因:年龄因素、慢性劳损、外伤、咽喉部炎症、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代谢因素、精神因素等均能引起颈椎骨质增生。 临床表现: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 颈椎骨质增生严重者还会引起颈椎病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吞咽困难等。
腰椎骨质增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隐蔽阶段,实际已经出现了增生部位,增生的厚度或长度仅在1~2毫米左右。
此时对人的活动尚不构成影响,且无自我感觉,或稍有感觉也不体现为明显的症状。所以,在隐蔽期一般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2年的时间。 第二阶段为明显阶段,骨质增生的长度超过5毫米以上,对人体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左边椎间盘增生时,人体向左倾斜和弯曲,左边的肢体即引发酸、痛、麻感。反之亦如此。有的人处于正常体位时也会产生一些症状,这说明某处神经长期受压迫。此阶段如果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疗,则可能长期痛苦,以至影响正常的生活活动。这一阶段可延续多年,以至一直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瘫痪或运动障碍阶段。一般骨质增生部位多、增生长度超过10毫米以上,多年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导致瘫痪或行走困难。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此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1.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2. 腰椎骨质增生: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的状态,
骨质疏松:是全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2)身长缩短、驼背。(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身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风湿系数: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
风湿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湿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组疾病。狭义的风湿病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为显著,常遗留显著的心瓣膜病变,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症状体征
一、关节表现的特点: (一)关节疼痛。(二)晨僵 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三)关节肿胀和压痛 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
二、系统症状的特点:
要抓住关节外其他系统的表现以肋诊断。如颊部蝶形皮疹、蛋白尿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疹提示银屑病性关节炎,大量龋齿提示干燥综合症。 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妇女,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者。
第八章、骨密度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实际测量值 |
生物电值 |
破骨细胞系数 |
86.73 – 180.97 |
189.40 |
453μА/Ω |
钙流失量 |
0.209 – 0.751 |
0.758 |
235μА/Ω |
骨质增生度 |
0.046 – 0.167 |
0.232 |
886μА/Ω |
骨质疏松度 |
0.124 – 0.453 |
0.318 |
438μА/Ω |
骨密度 |
0.796 – 0.433 |
0.607 |
70μА/Ω |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破骨细胞系数: 86.73-180.97(-) 180.97-190.37(+)
190.37-203.99(++) >203.99(+++)
钙 流 失 量: 0.209-0.751(-) 0.751-0.844(+)
0.844-0.987(++) >0.987(+++)
骨质增生度: 0.046-0.167(-) 0.167-0.457(+)
0.457-0.0.989(++) >0.989(+++)
骨质疏松度: 0.124-0.453(-) 0.453-0.525(+)
0.525-0.749(++) >0.749(+++)
骨 密 度: 0.796-0.433(-) 0.433-0.212(+)
0.165-0.212(++) <0.165(+++)
破骨细胞:是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由多核巨细胞组成,主要分布在骨质表面、骨内血管通道周围。破骨细胞的数量较少,它是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胞浆嗜碱性但随着细胞的老化,渐变为嗜酸性。
破骨细胞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细胞也参与骨吸收过程。 在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的有机物和矿质的过程中,造成基质表面不规则,形成近似细胞形状的陷窝,称为Howship 陷窝。在陷窝内对着骨质的一面,细胞伸出许多毛样突起,很象上皮细胞表面的纵纹缘和刷毛缘。电镜下,贴近骨质的一侧有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即细胞突起,称为皱褶缘(。在皱褶缘区的周缘有一环形的胞质区,含多量微丝,但缺乏其它细胞器,称为亮区,此处的细胞膜平整并紧贴在骨质的表面。亮区犹如一道以胞质构成的围墙,将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个微环境。破骨细胞向局部释放乳酸及柠檬酸等,在酸性条件下,骨内无机矿物质自皱褶缘吞饮,于皱褶缘基质内形成一些吞饮泡或吞噬泡。于破骨细胞内,无机质被降解,以钙离子的形式排入血流中。无机质的丢失使骨基质内的胶原纤维裸露,破骨细胞分泌多种溶酶体酶,特别是组织蛋白酶B和胶原溶解组织蛋白酶。破骨细胞离开骨表面后,其皱褶缘消失,细胞内发生变化,进入静止期。血中的单核细胞或组织中的吞噬细胞不能转变成破骨细胞,因为所有这些细胞仅含有成熟的、不能分裂的、晚期的单核吞噬细胞,只有早期未成熟的增殖性单核吞噬细胞才是破骨细胞的前体。
钙流失量: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我们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钙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的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 【钙的吸收代谢】钙元素在体内约占2%,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约1%的钙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在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 膳食中的钙主要在小肠, 上段吸收。钙的吸收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其吸收率下降,婴儿钙的吸收率超过50%,儿童约为40%,成人仅为20%左右。一般在40岁以后,钙吸收率逐年下降,老年骨质疏松与此有关。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膳食中谷物的植酸和蔬菜中的草酸;脂肪过多或脂肪消化不良等;以及抗酸药、四环素、肝素等。有利钙吸收的因素,有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乳糖和适当的钙与磷的比例。
如果钙流失量失常,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当血钙水平下降到一定阈值时,就会促使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具有破骨作用,即将骨骼中的钙反抽调出来,藉以维持血钙水平。在缺钙初期,缺钙程度比较轻的时候,只是发生可逆性生理功能异常,如心脏出现室性早博、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等反应。持续的低血钙,特别是中年以后,人体长期处于负钙平衡状态,导致甲状旁腺分泌亢进,首当其冲的是骨骼,由于骨钙持续大量释出,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另一方面,在甲状旁腺持续升高的情况下,由于甲状旁腺素具有促使细胞膜上钙通道开启而关不住,以及阻抑钙泵,使钙泵功能减弱,造成细胞内钙含量升高。持续的细胞内高钙,激发细胞像失控的野马,无节制亢进,造成细胞能量耗竭。与此同时,代谢废物又得不到及时消除,便会构成自身伤害,致使细胞趋向反常的钙化衰亡。由于缺钙,导致骨质疏松、骨, 质增生、儿童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刺,从而引起关节炎。 继发性骨关节病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
骨质增生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用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等关节。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的症状:(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以腰背痛最多见(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是全身骨质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骨骼中基质的含量明显减少,而骨骼中矿物(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能下降。
骨密度: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